前往研报中心>>
原丝龙头,迎“风”起量
内容摘要
  国内碳纤维原丝确定性龙头,聚焦大丝束,大规模放量在即。公司拆分自老牌腈纶企业,起步于小丝束原丝,2016年产品转型,2018年开启大丝束规模化生产,现已拥有1K-50K全产品量产能力,业务聚焦大丝束,未来将向75K、100K等更大丝束进军。截至2022Q3,公司原丝产能合计约4.3万吨,大丝束产能近3.3万吨,占比76.9%。据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2022年营收达20.8亿元,yoy+71.9%;归母净利6.3亿元,yoy+108.1%。随着15万吨/年原丝扩建项目的12条产线在未来3年陆续投放,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大,对国内原丝市场供需结构的影响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强。

  首创新技术,开拓新客源,降本增效逐步兑现。1)公司独创三元水相悬浮聚合工艺和以DMAC为溶剂的湿法两步法原丝生产技术,打破海外长期垄断的技术壁垒,助力大丝束原丝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在纺丝速度和一级品率上也均有明显突破。2)公司背靠吉林市国资委,深耕吉林&宝旌系客户资源,并积极开拓宏发系客源,下游客户扩能计划持续推进,公司作为原丝龙头,具备庞大的需求增量空间。3)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公司的单位材耗、能耗和制造费用均降至相对低点,叠加供应紧张推动原丝售价上行,2020年至2022Q1-Q3大丝束原丝毛利率从31.25%升至40.15%,未来公司将以提高纺速、扩大规模等方式进一步降本。

  行业核心驱动力:风电起量领航,氢能开启增势,高端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1)T300级碳纤维产能大规模释放,价格下行至经济平衡点,全面替代玻纤成为风电叶片主流用材,以价换量逻辑兑现,打开利润空间;2)政策驱动,氢能产业加速布局,应用场景逐步打开,车载储氢瓶市场或将成为碳纤维需求的新增长极;3)航空航天领域用材具高技术壁垒和进入壁垒,海外国家出口限制推动了我国高性能碳纤维自研技术的持续突破,未来国产碳纤维有望在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进一步打开国产替代空间。供给端:石化企业大规模扩产,原料丙烯腈供应充足;原丝环节,根据各厂家产能规划和下游需求情况,预期今年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低端碳纤维因多家新进入者投产在即加上原厂家扩产,预计供应充足,而中高端技术壁垒高,可量产企业有限,产能释放较慢,预期供应仍较紧张。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