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汽车行业全景图HUD篇:成本下降+体验提升,AR-HUD放量在即
内容摘要
  汽车抬头显示(HUD)产品形态变迁:从C-HUD到AR-HUD。汽车抬头显示经历三代技术变迁,从C-HUD到W-HUD,再到AR-HUD,AR-HUD主要技术模式是将图像与现实事物拟合叠加,而为实现深度融合,AR-HUD相比传统HUD需要更长的投影距离和更大的视场角,这带来了技术端和成本端的挑战,尽管多家主机厂推出搭载AR-HUD的车型,但目前仍然处于小规模试水阶段,AR-HUD除了带来成本上升外,还带来了体积变大、阳光倒灌等技术问题。此外AR-HUD由于在显示内容、人机交互方面有较大提升,对软件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AR-HUD产业链梳理:产业链本土化总体可控,部分核心部件仍由外资把控。PGU是(光学成像单元)是HUD的核心部件其成本约占HUD总体BOM成本的30%~50%,国内供应商数量较多且包含多种技术路线,可以较大程度上满足国内AR-HUD的需求,在成像芯片方面,除DLP方案的DMD芯片由德州仪器独供外,其他路线的芯片供应商较为充足,且国内厂商都有所布局。在光学设计端,目前自由曲面镜、抬头显示玻璃等部件均可实现国内厂商供应,但为消除重影问题的楔形PVB膜则主要由外资厂商把控。

  体验提升和成本下降成为推动AR-HUD加速渗透的关键因素。HUD可能会成为未来汽车实现人机交互的主要窗口之一,而AR技术的应用极大丰富了HUD的使用体验,将加速HUD替代传统仪表。在成本端,随着渗透率提升、产业链成熟稳定,其成本会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我们预计未来AR-HUD可能会进入千元机时代。此外我们认为搭载HUD车型的热销也将加速其渗透进程。我们预计到2025年国内HUD出货量有望达到800万套左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相比2022年市场规模增长约3.5倍。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HUD在未来的增长空间,尽管目前HUD份额仍由日系等外资厂商把控,但在AR-HUD领域国产厂商已取得一定先机,同时本土厂商在服务响应、本土化研发、成本控制能力均具备不俗的竞争力,看好国内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遇,推荐华阳集团、经纬恒润、福耀玻璃,建议关注水晶光电。

  风险提示:1)HUD成本下降节奏可能低于预期,导致渗透率节奏变慢;2)车企出于成本考虑可能对搭载HUD比较谨慎;3)国内HUD厂商数量增多,导致本土厂商竞争环境恶化;4)海外巨头加速本土化进程,侵蚀本土供应商市场份额。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