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搭台 硅谷科技巨头狂欢

2023-06-25 21:02: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强 北京报道

  年初还深陷在降本裁员中的美股科技巨头正迅速走出寒冬。

  2022年,受疫情红利消退及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美股市场尤其是科技股受到沉重打击,科技巨头们的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而随着ChatGPT在2023年打开AI叙事,带动半导体及相关科技企业重新成为市场的热门标的。

  5月30日,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为继苹果、微软、亚马逊、Alphabet、Meta和特斯拉之后第7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公司。截至6月16日,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连续八周实现周度上涨,较年初狂飙30%,创下2019年3月以来的最长周度连涨纪录。

  今年以来,其他各家科技巨头股价上涨幅度也均颇为迅猛。截至6月23日,英伟达上涨189%、Meta上涨140%、特斯拉上涨108%、亚马逊上涨54%、苹果上涨44%、微软上涨40%、谷歌上涨39%,远超标普500指数年初至今13%的涨幅。科技巨头成为今年美股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记者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因为科技股存在上涨惯性,另一方面是AI主题叙事让资本看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可能性,而除此之外,当前科技本身也在一个变革期,诸如web3.0、新能源、虚拟现实、基因编辑技术等科技依然在催化行情,科技公司依然具有未来想象力。

  基本面利好

  AI的狂热想象下,硅谷巨头的业绩几乎都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卖铲子”的英伟达。5月25日,英伟达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当季收入同比增长46%至82.9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和游戏业务纷纷创下收入纪录,并将二季度的营收指引提升至110亿美元,远超过预期的71.1亿美元。

  英伟达CEO黄仁勋对此解释道,计算机行业正在同时经历两种转变——加速计算和生成式AI,且随着各个公司竞相将生成式AI应用于每一种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价值1万亿美元的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从通用计算转向加速计算。

  在这一消息的提振下,英伟达的市值当日暴增两千多亿美元直逼万亿身价,直接涨出了一个AMD或两个英特尔,坐实AI时代的芯片霸主宝座。

  其次便是诸多AI技术龙头。4月25日,微软发布2023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第三财季,微软营收同比增长7%至52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9%至183亿美元。微软在财报中表示,AI产品正在刺激销售其云计算和办公软件业务增长,尽管微软云业务Azure在该季度增长虽然从上一季度的31%放缓至27%,但仍快于预期。

  如果说微软是在OpenAI身上押对了宝,进而风光占尽,同样在AI领域耕耘颇深的谷歌自然也不甘落后。微软发布财报同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至698亿美元,利润同比下降13%至174亿美元。其中,谷歌云计算收入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虽营收略逊于预期,但云计算业务首次实现盈利,当季实现了1.9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去年同期则亏损7亿美元。

  回到今年初,微软、谷歌在内的硅谷巨头各自宣布在全球范围内上万人的裁员计划,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在完成降本增效任务后,两家纷纷加码在AI领域的投入,并先后将AI功能整合到自家的搜索、办公软件等产品中。

  随着两家在大模型上争得不可开交,AI头部玩家逐渐走上封闭式发展道路,减少或不再对外公开技术细节分享给业界,仍然坚持开源路线的Meta则吸引了一大批高校等机构参与技术路径的探索,试图以更低的成本实现GPT-4等模型的效果,成为对抗头部大模型的一派重要势力。

  在今年的一季度财报中,Meta营收同比增长3%至286亿美元,扭转此前三个季度连降的势头,同时,在AI领域同样积累深厚的Meta还在一季度调整了业务和战略重点,加大对生成式AI的投入,并上调了对二季度的业绩指引,在元宇宙上表现“拉垮”的Meta也趁机重拾失掉的的市场信心。同时,在经历比微软、谷歌更加残酷的多轮裁员增效后,Meta股价也在今年实现翻倍增长。

  一向在科技投资领域赌博风格颇重的“木头姐”Cathie Wood也在今年大举加仓Meta,肯定了Meta专注于AI的战略,并赞扬扎克伯格现在优先考虑AI,而不是去年关注的元宇宙。

  实际上,随着2022年市场寒冬中企业裁员等降本增效策略落实,包括硅谷巨头在内多数美股企业都在一季度给出了相对满意的成绩。

  根据FactSet数据,截至5月26日,已发布一季财报的标普500成分股中,有78%的公司实际盈利超出预期,明显高于过去5年和10年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今年领涨的科技板块,有86%的公司超出盈利预期,在标普500十一大行业指数中位居第二,除工业、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外,大多数板块的营业利润率仍高于其长期平均水平。

  为何集中在科技巨头

  而对于集中在AI相关的科技巨头股价暴涨,其中是否存在泡沫同样引发市场讨论。

  “当前科技股上涨不能说是有泡沫,如果的的确确的发生了科技变革,诸如AIGC,那么就不算泡沫,如果只是噱头,只是概念,那么泡沫迟早破灭,科技公司诸如英伟达对算力的改变,OpenAI对互联网应用生态的改变,都是切实存在的。”盘和林分析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开头所提的七家硅谷巨头市值已经占据了整个标普500指数市值的近四分之一,而剩余的493家公司,市场评价却是“乏善可陈”。

  “当前上涨主要集中在科技巨头,因为科技巨头有穿越周期的能力,一般认为,在经济周期低谷的时候,科技创新会应运而生,越是低谷的经济,越容易爆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所以此时科技股上涨符合周期特点。”盘和林进一步表示。

  “在新的技术浪潮里,虽然中小企业非常有机会抓住机遇迅速成长为独角兽,但从技术成长周期来看,第一波受益的一定是大公司,因为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中小企业,技术早期很难看清到底谁有机会,而像微软这样的巨头,尽管可能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只要抢到也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风险。”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则向记者分析道。

  另一边,随着美联储接近完成加息,对于科技企业也无疑是一层潜在利好。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资办公室投资组合负责人Mike Loewengart表示,从理论上讲,科技公司往往依赖低息借款来实现快速增长,当利率下降时,增长型公司面临的状况会开始好转。

  6月21日至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以及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鲍威尔在听证上表示,若经济表现符合预期,支持年内再加息两次,美国远未实现通胀目标,并表示委员会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利率还有一点上升空间。

  颇为鹰派的措辞也带领美股在6月23日全线下跌,纳斯达克指数过去8周连续上涨的势头暂时告一段落,市场担忧通胀消退的速度不及美联储期望的水平,从而迫使美联储进一步加息。

  鲍威尔称,如果经济表现符合预期,再加息两次是“一个很好的猜测”,美联储距离实现2%通胀目标还“非常遥远”,虽然正在取得进展,即“通胀正在逐步降温”,但降低通胀的过程将相对漫长,非住房服务领域的通胀对加息的反应没有其他领域那么明显。他还特别指出,美联储面临的不寻常情况是,随着失业率降至数十年低点,美国央行的最大化就业任务“超额”完成,但通胀目标“远未达成”,所以当前政策着眼点仍是坚决抗击通胀。

  胡捷认为,经过此前的十次加息,美联储将利率上调至5%~5.25%的区间,已经是一个比较稳健的高位,需要观察加息的效果。“因为加息和它产生效果之间通常有六个月的延迟,过去加息的动作所产生的效果实际上还没显现出来,需要给它一点时间来观察加息到这个水平是否合适。另外,对于这个工具来说,加到这个程度也没有必要再往上加,高的利率水平会持续地压抑经济活动,给它一定时间,它就会起到作用。”

  “尽管仍然处于高位紧缩的状态,但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见顶,加息路径逐渐清晰,这也是科技股的上涨的一个重要基础。”胡捷向记者指出。

  此外,Mike Loewengart还警告道,科技公司盈利预期能否兑现也是其涨势的另一个潜在威胁,“AI的繁荣发展是推动该类股和整体市场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因素,但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技术创新并不总能转化为可持续的业务或持久的收益。”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百通能源
  • 欧菲光
  • 天龙股份
  • 正裕工业
  • 横河精密
  • 康强电子
  • 通达电气
  • 弘讯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