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装备“走出去”步伐 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2023-03-17 11:38:05 来源: 社科院网站 作者:李平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世界创新版图,国际经贸格局深度调整和变化对平稳推进我国农业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提质,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进而加快农业装备产业“走出去”提出更高要求。需在不断升级传统贸易方式、持续优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高质量打造一体化产业园区等方面着力。积极推动农业装备“走出去”,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是实现农业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发展、发挥产业比较优势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装备“走出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是传统贸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我国农业装备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不仅有利于消解低端过剩产能,调优农业装备结构,还能促成企业增加海外业务收入,进而缓解农业装备企业研发投入偏紧的状况,强化行业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当前我国农业装备“走出去”主要的模式和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国内生产、外商采购。该模式需要农业装备品牌建设具备一定知名度,因国内生产体系和工艺相对成熟,产业有较高集聚度和规模效应,进而形成贸易价格优势。如以常州东风农机为代表的农用车出口企业,和以格力博301260)为代表的园艺机械出口企业都体现了上述特点。另一种是国内生产、对外销售。这一模式下企业多依靠农业装备产业链规模和局部核心竞争力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出口量及绩效往往较高。如潍柴雷沃通过积极融入全球化,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布局营销渠道,形成全球网络体系。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地区由农业装备类合资企业支撑当地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难题,依然摆脱不了贴牌生产及出口。因多数产品较低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企业长期处于行业价值链低端,甚至居产业价值链底端,这与农业装备高质量发展正凸显“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协同”的主流趋势相背离。

  二是对外直接投资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对外直接投资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加快,规模、区域和行业分布均有所扩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上述区域农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技术水平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始积累也并不丰裕,但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对中低端农业装备需求旺盛,因而我国物美价廉农业出口装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适应性较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互有需求、互有优势,符合共同利益,同时也是中国农业装备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重要发展机遇。现阶段我国农业装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海外建厂。如丰尚农牧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启动海外埃及基地建设并成功投产,进而实现其“走出去”方式由“代理制”向“布设海外销售网点”,进而到“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行业生态系统本土化”的跨越。其二是通过海外并购获取行业关键技术,并融入农情农艺现实需求。如自2014年开始,雷沃重工先后整合欧洲百年农机品牌“阿波斯”和农机具制造领先型企业马特马克,并购欧洲果园型拖拉机企业高登尼,还结合国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研发,成为雷沃重工开拓国际高端农业装备市场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境内企业赴海外过度投资、盲目投资、低效投资,甚至投资抑制等现象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在农业装备企业境外投资中也有一定体现,给农业装备企业海外运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风险。

  三是对外合作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在“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下,坚持农业装备“走出去”策略,聚焦合作发展,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双循环、互利共赢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写照,其中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境外农业产业园区成为我国拓展农业国际产能合作空间的重要抓手之一。共建农业产业园区体现为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它能将我国农业装备产能优势、发达国家成熟适用技术和欠发达国家巨大的农业需求有机对接,实现多赢。如2016年五征集团在乌干达成立东非农业发展公司,投资兴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集农产品种植、收购、贮存、精深加工和出口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模式,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并助力增收,同时还借助于农业装备和产业发展优势,参与非洲国家农业开发,并实施农户帮扶技能培训,进而开拓农用车及农机装备市场。但总体来看,我国境外农业园区尚处于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东道国营商环境较差、合作运行机制不稳定、缺乏科学系统的空间组织规划指导等制约,亟需进行结构调整及政策制度完善。

  促进农业装备加快“走出去”的策略

  第一,不断升级传统贸易方式。当前我国农业装备行业“走出去”模式多属于传统贸易方式,虽然能创造较大贸易顺差,但行业技术含量和出口附加值均较低,面临贸易价值链低端锁定严峻形势,长期不可持续。为此,一方面需通过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持续推进政策优化和服务创新,如增列海关监管方式及代码,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落实无票免税政策,出台更加便利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着力营商环境的主体培育和标准建设等,积极引领国际标准制定。另一方面还需通过信息、金融、供应链、物流等高质量专业化服务拓宽中国农业装备企业增长路径、优化企业贸易方式,并借助数字化贸易平台赋能农业装备跨境电商、“海外驿站”综合化服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构建起覆盖非洲、东南亚等经贸交流的线上线下300959)联动网络,加快行业出海转型升级。

  第二,持续优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我国农业装备企业“走出去”,尚需要革新对外投资方式,提高研发投入力度,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与发达国家实施错位竞争,明确重点国别、重点产品和重点措施,打造农业装备差异化优势,持续提升中国农业装备品牌海外美誉度和竞争实力。具体来看,一是加强农业装备企业海外并购引导,着眼于市场渠道、研发能力、标准体系、品牌建设等核心领域开展并购业务;二是着力构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投融资、生产、物流服务完整网络体系,促进农业装备贸易发展价值链攀升;三是主动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进而完善企业“走出去”的金融、信息、法律、领事保护及海外安全等服务,助力有效规避各类海外投资风险;最后,还要强化农业装备企业境外经营行为规范,逐步完善监督管理和信誉评价体系,遏制非理性投资,从而提高企业境外投资绩效。

  第三,高质量打造一体化产业园区。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和方式的拓展,将提升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创新国际化水平,延伸农业双向贸易和投资新内涵。一是,支持农业装备行业聚力实施一体化和本土化战略。积极通过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促进国际团结联合,进而将自身创新优势转化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务实合作。二是,努力搭建高质量合作平台。可通过稳步开展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共建海外南南研发中心、举办国际农机展销会等,实现多方共商共建共享,力促农业对外投资与农业装备走向世界加快开创国际600097)产能合作新局面。三是,加快完善专业服务行业生态。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落实好农业服务贸易促进行动,打通最初和最后“一公里”,建好境外农机检修服务中心,提高适应国际竞争的服务能力,促进更多优势农机、农艺和农技“走出去”,最终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农业装备市场“蓝海”。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数字赋能农机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1ZD05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中船科技
  • 中油资本
  • 中国银行
  • 科大讯飞
  • 中船汉光
  • 天娱数科
  • 秦港股份
  • 中信金属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