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十年低谷 小米在寒冬中备春

2023-03-27 12:54:19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与美团、腾讯等港股明星公司相比,小米最新公布的财报,是一份相对没有超出预期的成绩单。2800亿元的总营收,以及85.18亿元的净利润,都出现了同比下滑。单看财务指标,小米经营正在下蹲。

  但倘若仔细拆解小米这份财报,表面数据的背后,也传递出与以往相比更多值得期待的暗线。这些蛰伏力量能否迎着行业回暖的东风勃兴,小米将在2023财年给出答案。

  智能手机的“量价关系”

  智能手机业务,堪称小米业务军团的萧何。

  去年智能手机市场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整体疲软,出货量同比下跌11.7%。中国智能手机各季度销量也同比均呈现负增长,8年来首次跌破3亿部。这牵引着苹果Q4出货量首次出现两位数下跌,三星Q4营业利润暴跌超六成,小米身处其中也没能独善其身。

  但从量价等多因素来看,小米依然在体现着韧性和成长。

  在全球手机大盘需求受到外围因素打压的背景下,2022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仍然保持第三,达1.5亿台。

  同时,在总量承压的背后,小米ASP却创出了历史新高的1111元。第三方数据显示,Q4小米智能手机销量在中国大陆市场3000-4000元价位段排名第一,4000-5000元价位段排名第二。

  这对小米来说意义非比寻常。一方面将增厚企业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为企业长期投入带来更厚安全垫;此外对于小米今年首次提出的“规模与利润并重”的经营思路,也将是重要的护航力量。

  手机业务只是小米的一维。要想摸全这头大象,需要考量整个集团的收入结构。去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营收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3.6%下降至59.7%,IOT与生活消费品及互联网服务板块的营收占比有所提升,这说明小米的营收结构,正在向着多元支撑并举的方向调整,这将为小米收入端和利润段改善带来弹性。

  研发的“深挖洞“与”高筑墙”

  更大的弹性,在于长期积淀下的研发力以及由此衍生的生产力。

  今年3月,小米宣布预研固态电池技术,通过将电解液替换为固态电解质,不仅能量密度突破1000Wh / L,更大幅提升低温放电性能和安全性。这是小米不断进军前沿新品、突围技术攻坚的一面折射镜。

  2022全年,小米研发投入约160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研发人员的占比也在逐年提升到50%左右,映射着小米的”含科量“。

  研发投入会挑战短期盈利,但确实长期盈利的基石。雷军曾在小米开开发者大会等多次会议上明确,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本次财报中,小米也表示,未来五年总研发投入预计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这是小米长期主义的勇气和底气。

  研发方面的“深挖洞“与”高筑墙”,已经开花结果。一方面是对业务的赋能,小米13等高端机型,都已经搭载了小米自研芯片。小米12S Ultra上还搭载了小米与索尼联合研发的1英寸COMS,在硬件方面极大推动了智能手机的影像能力升级。

  另一方面是前沿的布局。以AI为例,,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明确,小米将继续做大模型的研究,引入更先进的大模型能力,包括探索多模态能力、智能座舱交互体验提升等。

  最具市场关注度的还是智能汽车业务。据财报透露,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正如期推进,2022年费用投入达31亿元,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约2300人。待明年量产,小米的手机、汽车、智能家居实现链条打通,更大的业绩弹性也会呼之欲出。

  未来的小米

  2023年对于小米来说,又有着新的变量。

  行业回暖成为今年新预期。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此前同比下跌1.8%反弹至同比增长3.5%,2月进出口总值超过6万亿元。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回归常态,消费电子行业在重获活力,新一波市场周期暗流涌动。

  卢伟冰认为,今年宏观环境会逐步转好,但全面复苏仍旧需要一点时间,在此背景下,小米将会启动“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战略,强化风险管控,注重稳健经营。这意味着小米从今年开始将进入到下一个经营周期。

  小米已经多方位提前准备。以组织架构为例,今年初,卢伟冰晋位集团总裁,王晓雁、屈恒和马骥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小米还设立了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和人力资源委员会。这些”生产关系“都指向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兼顾未来业务的反应速度和体系建设。

  从2022年财报来看,消费电子的冬天到了;从未来来看,小米的春天还会远吗?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常山北明
  • 昆仑万维
  • 拓维信息
  • 三六零
  • 鸿博股份
  • 同方股份
  • 智度股份
  • 软通动力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