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央企,严正声明

2023-07-25 20:29:36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作者:晨曦

  又有央企发声“打假”!

  7月25日,中国华融官微发布严正声明。中国华融称,关注到有网站冒用其公司及员工名义,声称中国华融已接手处理某公司债务问题,要求投资者填写个人信息及签约转款。

  对此,中国华融表示,从未开展上述业务。提请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诈骗风险,切实保护好自身权益。

  记者发现,此次中国华融官方“打假”的网站,进入后直接进到了与客服对话界面。相关客服人员自称“中国华融客服”,并称是办理“创益社”的资金清退,要求客户提供个人信息。

  中国华融官方打假

  提请投资者防范诈骗风险

  近期央企频繁传出打假之声,中国华融也遭遇了“碰瓷”。

  7月25日,中国华融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公司关注到网址为www.12135kf.com、kf3.mai.so的网站冒用公司及员工名义,声称公司已接手处理某公司债务问题,要求投资者填写个人信息及签约转款。经核实,公司从未开展上述业务。

  为避免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蒙受损失,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现严正声明如下:

  1.公司从未开展上述业务,公司员工从未通过上述网站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进行联系。

  2.对冒用公司名义从事非法活动,损害公司声誉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我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3.公司提请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诈骗风险,切实保护好自身权益。如确认受骗且遭受财产损失,请尽快联系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中国华融提示称,其公司唯一官方网站网址为https://www.chamc.com.cn,请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注意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融”,股份代号︰2799)前身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脱困而成立的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2015年10月,中国华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3月,中国华融党委划转至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管理。

  中国华融的主要业务包括不良资产经营、金融服务业务,以及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其中不良资产经营是本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危机机构救助”四大业务功能。截至2022年末,中国华融总资产达人民币9553.26亿元。

  宣称办理“创益社”资金清退

  警方已发布风险提示

  记者按图索骥发现,相关假冒网站在点击进入后,直接进到了客服对话界面。

  据客服称,其为“中国华融客服”,并称是办理“创益社”的资金清退,要求客户提供个人信息。

  据了解,“创益社”为一家投资平台,APP名称为“blackshark.ai”(数字孪生)。近期,已有多地公安局发布关于该平台涉嫌犯罪的预警提示。

  例如,“西吉公安”发布提示称,西吉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在排查工作中发现,辖区有居民通过“创益社”APP采取“拉人头”的方式在“blackshark.ai”APP进行充值投资。“创益社”投资平台为虚拟平台,该平台涉嫌犯罪。

  据通报,blackshark.ai可在线选择各种所谓虚拟的高科技项目投资,包含“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矿区”“智慧农业”四个虚拟投资项目,项目下设置多种投资产品。

  例如:选择任一虚拟项目投资,周期21日后可获利7000元。该平台设有协作奖励机制,直接推荐5人,团队充值流水达到10万元,获得平台奖励1688元;直接推荐15人,团队充值流水达到50万元,获得平台奖励12800元;直接推荐30人,团队流水达到160万元,获得平台奖励26800元。直接推荐人数越多投资金额越多奖励越多。

  值得关注的是,宣称可为投资者办理“清退”、“退费”的,也可能是新的诈骗套路。据“浙江省反诈中心”近期通报,有骗子利用受害人急于回款的心理,借“清退补偿”的名义,对其进行二次诈骗。

  此类诈骗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冒充投资平台客服人员让受害人加入“回款”的QQ群进行清退,兑付进群需要受害人提供号码、姓名和投资金额,受害人往往维权心切,病急乱投医,按照骗子所谓的“流程”一步步进行虚假“回款”操作,最终遭遇二次诈骗。

  针对这些“爆雷”平台“回款”“清退”信息,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遇到问题应向警方或者国家官方金融机构咨询,千万不要轻信“清退”信息,随意转账汇款,避免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称,正规退费流程往往会直接将钱款原路返还到个人账户,凡是遇到需要另外缴纳费用、要求转账、引导投资返利的都是诈骗。如果被骗,应及时拨打110报警,同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

  多家国企、央企被“碰瓷”

  市场上“李鬼”横行,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国企、央企遭遇类似的“碰瓷”。

  例如,7月7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日,有市民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称伪造“全国12315平台”APP、发布与国家教育部联合处理教育退费等虚假消息,并通过“实时回款管理系统”等渠道进行投资欺诈。

  7月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国结算名义诱导投资者下载名为“服务中心”、“中国结算在线”等自行制作的未受信任的APP,冒充中国结算员工并伪造公司印章、文件,谎称通过“投资证券增值返现”的方式“清退学费”,诱骗群众转账以实施诈骗。

  除了“资金清退”类骗局外,冒名APP诈骗出现的频率也较高。例如,6月12日,国家开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近日,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注意到有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及移动端传播一款名为“国开基建”的金融理财APP,冒用公司名义开展非法金融活动。

  6月8日,中国商飞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中国商飞开发一款名为“大飞机”APP程序,并在其中发布“中国商飞小额期权”、“中国商飞股份期权”、“ARJ21私募基金”、“C919私募基金”、“CR929小额基金”等虚假投资理财项目。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太平洋
  • 柯利达
  • 安硕信息
  • 慧博云通
  • 高伟达
  • 省广集团
  • 卓创资讯
  • 国联证券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