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机构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2023-07-31 08:19:11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利好
导语: 周一机构一致看好的十大金股:万华化学:二季度产品销量、业绩环比改善;中国平安: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万华化学

  2023年中报点评:二季度产品销量、业绩环比改善

  7月27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76.26亿元,同比-1.67%;实现归母净利润85.68亿元,同比-17.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3.10亿元,同比-18.70%。

  二季度产品销量、业绩环比改善。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下游需求处于恢复阶段,产品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但原料价格同比下降幅度有限,同时销量增加也导致成本同比增加,利润同比下降。单季度来看,公司Q2实现营业收入456.87亿元(YoY-3.48%,QoQ+8.94%),实现归母净利润45.15亿元(YoY-9.86%,QoQ+11.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3.21亿元(YoY-11.36%,QoQ+8.33%),毛利率是15.40%(YoY-1.19pcts,QoQ-2.13pcts),净利率是10.64%(YoY-0.49pcts,QoQ+0.18pcts),期间费用率是4.34%(YoY+1.09pcts,QoQ-1.02pcts)。公司二季度业绩同比下滑但环比改善,预计与公司销量环比提升,及费用率环比有效控制有关。

  二季度各系列产品销量同环比均实现增长,但均价同环比仍下降。分产品系列来看,公司Q2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产品销量分别是124万吨(YoY+10.71%,QoQ+11.71%)、367万吨(YoY+18.39%,QoQ+15.77%)、39万吨(YoY+69.57%,QoQ+11.43%),平均价格分别是13769.81元/吨(YoY-12.43%,QoQ-2.62%)、4889.57元/吨(YoY-25.75%,QoQ-14.77%)、15190.44元/吨(YoY-34.99%,QoQ-0.43%)。

  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TDI生产商,龙头地位凸显。4月28日,公司公告称以17.85亿元的价格收购新疆和山东旭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烟台巨力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7.81%股权,双方已于2023年4月28日完成股权交割。此次收购交割后,万华化学600309)及其一致行动人宁波中登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持有烟台巨力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7.81%股权。公司取得烟华巨力控股权,有利于公司实现在西北地区的产业布局;有利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地处中欧铁路沿线的优势,公司TDI产品销售有望辐射中亚五国、土耳其等国家。收购完成后,叠加公司福建25万吨TDI装置于2023年5月22日产出合格产品,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TDI生产商,龙头地位凸显。

  投资建议:公司目前已形成深度一体化的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通过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高端化产品生产,公司将进一步夯实龙头地位,实现持续发展。预计公司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是6.04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市盈率是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工程进度、收益不及预期风险;欧美经济需求走弱导致出口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中国平安

  深度报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历经三十五年发展,中国平安成长为国内最大金融保险集团之一。1)中国平安于1988年创立于深圳蛇口,历经35年发展已成长为国内保险巨头,业务范围覆盖保险、银行、证券、科技等板块,近十年平均ROE高达17.8%,盈利能力明显强于上市同业。2)坐拥庞大客群基础,综合金融优势突出。目前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29亿人,每年新增客户约3000万,同时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稳健增长的客户规模和客均合同数是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基础。

  寿险:改革转型效果逐步显现,边际改善趋势明确。1)公司持续推动“4渠道+3产品”寿险改革战略,转型成效初现。①渠道方面,代理人队伍人均产能显著提升,2022年人均NBV和人均收入分别同比+22.1%、+22.5%;银保渠道成为新单保费及NBV增长关键,2023Q1银保NBV大幅增长。②保险+服务方面,医疗健康服务获客、粘客效果明显;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47个城市,超4万人获得服务资格。2)2023H1公司个人业务新单保费同比+30%,Q2单季同比增长70%,预计主要受益于①银行理财等其他类别资产收益率下降,储蓄类保险产品相对吸引力提升;②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导致销售升温。3)2023Q1公司NBV增速转正,同口径下同比+21.1%,领先同业。我们预计在Q2新单保费高增长背景下,NBV增速或继续提升。4)我们认为,近年来保险股估值走低,核心因素在于负债端持续承压,当前基本面改善趋势已较为明确,预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产险:业务基础稳固,短期承压不改长期向好。1)平安产险市占率位列第二,仅次于人保财险,国内产险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公司市场地位稳固。2)近五年平安车险、非车险和意健险保费复合增速分别为3.4%、13.4%和29.3%,我们预计伴随新车产销情况回暖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车险保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3)近十年平安产险大部分年份综合成本率优于同业,2022年短期承压主要受保证保险拖累,我们认为短期波动不会影响公司业务长期趋势,预计在2023年保证保险负面影响将逐步消化。

  投资:地产风险基本出清,长期收益率具有优势。1)资产配置结构稳健,地产风险基本出清。平安采取“双哑铃型”配置结构,持续增配长久期、低风险债券,优化资产负债匹配。我们认为公司投资资产中地产风险已基本出清:①地产行业政策环境趋于宽松,行业风险化解有助于推动公司资产端价值重估;②华夏幸福600340)相关资产减值计提比例已达80%,预计较为充分;③2023Q1末不动产资产占比降至4.6%,且近6成为物权类资产,风险相对可控。2)近十年公司平均总、净投资收益率均约为5.3%,满足公司EV基本假设,且处于上市险企中领先位置。

  估值仍低,“优于大市”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寿险改革成果逐步释放、队伍质态持续改善,预计伴随宏观经济好转,保险消费需求回暖亦将有利于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7月27日,公司股价对应2023EPEV0.59x。我们给予0.7-0.75倍2023EPEV,合理价值区间59.53-63.78元,“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新单保费增长不达预期。

  中国中铁

  二季度经营数据表现稳健,境外业务拓展有所加速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二季度经营数据,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2737.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二季度新签合同额6063.7亿元,同比持平。

  分板块来看,工程建造、资源开发和特色地产业务新签合同额实现高增,在宏观需求转弱背景下支撑整体新签合同额稳健增长。

  政治局释放积极信号发力稳增长,下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期而至,公司将充分受益。

  事件

  公司发布二季度经营数据,二季度单季度新签合同额6063.7亿元,同比持平,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2737.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工程建造新签合同额9291.7亿元,同比增长43.3%。

  简评

  经营数据稳健,工程建造、资源开发新签合同额高增。公司发布二季度经营数据,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额12737.5亿元,同比增长5.1%,较一季度同比增速下降了5.1个百分点,二季度单季度新签合同额6063.7亿元,同比持平,较一季度增速下降10.2个百分点。在二季度宏观需求转弱、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落后于去年同期的条件下公司仍实现了稳健经营。细分板块中,工程建造/特色地产/资源利用上半年新签合同增速分别达到43.3%/66.9%/67.3%,支撑公司整体合同增长,资产经营/新兴业务上半年新签合同额累计同比分别下降66.3%/40.6%。

  境外新签合同额加速增长。上半年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843.6亿元,同比增长5.7%,较一季度增长4.6个百分点。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中亚五国峰会项目逐步落地的催化下,公司境外业务预计将成为重要业务增长点。

  铁路投资提速,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1-6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较1-5月份增长4.1个百分点,其中1-6月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较1-5月份增长4.1个百分点,上半年逐步提速。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维持买入评级和目标价12.39元不变。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龙头央企之一,在国企改革方面成绩斐然,有望充分受益于基建稳增长和“一带一路”建设,预测2023-2025公司EPS分别为1.46/1.61/1.74元,BPS分别为11.52/12.81/14.20元,维持买入评级和目标价12.39元不变。

  风险分析

  1、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动荡,政治局势变化对建筑央企的海外拓展、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2、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可能对建筑企业造成多方面不利影响。房地产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当前土地市场低迷,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较大幅度下滑,对基建资金来源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假设2023/2024年公司城市建设领域新签合同增速受此影响下滑至5%/5%(原假设为12%/5%),则公司新签合同增速则可能下滑至6.4%/5.8%,影响较大。

  2)2022年我国商品住宅成交金额13.33万亿元,较2021年下降26.7%,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了房建企业的新增合同,公司存在少量房建合同,可能受此影响;

  3、新业务拓展可能不及预期。部分传统建筑企业布局新能源、矿产及新材料等建筑以外的新领域,但这些领域有的较为依赖政府资源及自身专业实力,有的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存在拓展失败或造成经营损失的风险。

  4、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持有较多特许经营权类资产,受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竞争性交通方式(高铁、飞机等)和同向新建高速影响较大,如公司持有的通行量不及预期,高速公路板块的估值可能受到影响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太平洋
  • 柯利达
  • 安硕信息
  • 慧博云通
  • 高伟达
  • 省广集团
  • 卓创资讯
  • 国联证券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